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第七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圆满闭幕

2025年9月21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圆满闭幕。大会以“科技重塑猪业”为主题,旨在打造生猪全产业链高端交流平台,通过展示和研讨前沿科技,推动创新技术应用落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猪业实现高效、优质、生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1758675868759663.jpg

本次大会注册代表人数突破1500人,会期2天。共有5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报告,34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口头汇报交流,196篇壁报现场展示。与会代表积极分享研究成果与前沿思考,为大会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自2004年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每年均邀请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免费参加年会,受到青年学者的欢迎及导师的好评。2025年,学会继续秉承该传统,经公开遴选,最终邀请并支持96位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参会。

7-1.jpg

本届大会内容充实多元,除全体大会外,还设有6场专题会议,围绕“学术与研究”“生产与质量”“疫病防控与实践”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举办了勃林格殷格翰与嘉吉+PIC中国+箬溪生态两场企业卫星会,以及猪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十四届猪业科技大会。这一系列重要活动充分彰显了大会在行业的凝聚力与推动力,为产学研各界构建了高效交流、共商发展的专业平台。

大会围绕“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聚焦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两大驱动因素,取得了以下成效: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张改平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我看疫苗》的专题报告,张院士强调动物疫苗必须高效、安全,否则将带来毁灭性影响。未来疫苗将朝着精确、微量、纯化的方向发展。张院士同时展示了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猪用疫苗的研发与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 在产业发展方面,大会特邀王楚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猪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思考》的报告,深入剖析了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路径。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就《猪肉产业科技现状:鲜肉、加工肉和细胞培养肉》作报告,介绍肉类加工技术革新及细胞培养肉研发等前沿进展。上海商情韩姗月副总经理则以消费者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猪肉采购行为与消费趋势。从宏观到微观,多位专家的报告一致表明,目前中国猪业进入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体系建设的阶段。

3. 在技术革新方面,生猪疫病制约产业发展,预防、控制与净化尤为关键。张桂红教授分析了楼房猪场疾病防控中的利与弊,为楼房养猪提供了疫病防控的方向;杨汉春教授分享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净化路线,为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理念与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曾祥芳教授在《猪低蛋白日粮研究与应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技术,为我国养殖业节粮行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王军军教授围绕碳氮适配的饲料营养价值与配方参数研究、邓良伟研究员针对“公司+农户”模式环保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牧原食品分享的种养循环模式,共同为养猪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和方向。

牧原食品的高曈先生、华为的张伟先生在生猪养殖数智化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案和实践效果;叶文军先生介绍的种猪测定系统、叶健先生展示的电子耳标技术,也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技术与产品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猪业的智能化升级。

4. 在模式创新方面,大会选择在福建召开,也是因为福建生猪产业在模式创新和实践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福建省生猪养殖坚持规模化与有机增长并重,以环保和土地资源约束为发展动力,强调资金安全与成本优化。通过做好“五个安全”,打造三位一体区域性健康养猪体系,实现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生产,为生猪产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福建省已经成为了全国种猪繁育的高地和仔猪推广的生产基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将继续秉持"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宗旨,以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为平台和纽带,及时展示科研进展,准确应对产业需求,协助产业界将科研成果和专家观点,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和实践方法,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

现场照片及精彩花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