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草食养殖技术> 正文
如何提高小型反刍动物的幼仔存活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3来源: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


牲畜幼仔的死亡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既影响农场的收益和动物福利,也常常影响农场主的情绪。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仔死亡的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作者:Cathy·Dwyer

单位:苏格兰农学院动物与兽医科学系

翻译: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编委会


01简介

牲畜幼仔的死亡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既影响农场的收益和动物福利,也常常影响农场主的情绪。动物在出生的当天最为脆弱,绵羊和山羊断奶前的死亡有50%是发生在出生当天。新出生的幼仔从温暖而受到保护的子宫环境转换到一个更为有挑战性的子宫外环境,这一个过程可能发生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其天敌或者其他动物可能对这些幼仔发起攻击性行为。

因此,死亡率一直非常稳定且无减少的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公开出版的过去40年中多个国家和系统中绵羊的平均死亡率几乎稳定保持在15%。虽然针对山羊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公开数据估计其死亡率在11.5 到 37%。这意味着这两种小型反刍物种的死亡率相似。

但是,不同农场有明显差异,一些农场的死亡率可以降至低值水平。例如,新西兰的绵羊养殖农场,在对22个农场进行调查后报告的羔羊死亡率从1.4% 到43.5%不等。相似的是,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山羊养殖农场报告的年度死亡率从2.2% 到30.5%之间不等。通过对与疾病相关的羔羊死亡进行分析,Fragkou et al. 建议羔羊的死亡率应该控制在3%,至多不超过5%。这一比例目前在很多农场中并没有达到。

02 新生幼畜死亡的原因

对羔羊死亡原因已经有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造成羔羊死亡的原因有:

(1)生产过程困难或时间过长引起的缺氧和常见死胎;

(2)母羊和羔羊之间的连系弱,造成羔羊饥饿和低温,从而造成出生第一天就死亡;

(3)感染疾病;

(4)包括先天畸形、被捕食、意外等其它多种造成死亡的相对次要的因素。

这些造成死亡的因素在不同的饲养系统中的相对出现率有所差异。例如,疾病感染在舍饲系统中较高,而由创伤性伤害引起的死亡则会因为助产提供的更加充分而减少。在羊的放牧系统中,饥饿、低温或被捕食引起的死亡可能比疾病感染更重要。

相对绵羊来说,对山羊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现有的文献多关注传统小型或乡村生产环境(例如:在西非和南非、印度、中东、中美和南美),而并非大规模的商业化养殖环境。这个领域的侧重点则是针对绵羊开展。尽管如此,造成山羊羔死亡的原因与绵羊羔非常相似,但疾病(羔羊传染病、蜱媒病、寄生虫)造成的死亡更为普遍。不太清楚的是,疾病的普遍程度是因为山羊羔对疾病更为敏感,还是因为在那些公开的研究中,山羊羔接触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多,同时接种防止影响小型反刍动物患常见疾病的疫苗比较少(例如通过母羊接种疫苗防治梭菌病)。

初生体重低的羔羊、同窝仔数多的羔羊、由无生育经验或者年轻母羊生育的羔羊以及公羔羊的死亡率较高。与营养、育种目标、羔羊周围的环境卫生情况以及管理介入相关的管理因素都可以影响羔羊的死亡率。与初生体重、性别、胎次和每窝仔数相关的类似风险在山羊中也有报道,但出生的季节也是一项显著的风险因素。由于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热带地区,季节的影响(大部分是处于雨季还是旱季),这可能主要与营养影响相关,但寄生虫的水平和病菌也可能与之相关。

山羊羔或绵羊羔获得在出生以后建立独立生命体所需的这种关键性适应的成功受到互动的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出生时与子宫的剥离需要深度的生理适应:建立肺部呼吸;心血管适应;不再有隔热和胎盘的营养供给;活跃的自发活动和必要的协调来表达探寻乳房行为、摄取初乳、胃肠和新陈代谢的适应以及幼畜免疫的发育。幼畜所要经历的关键性的生理、行为以及免疫方面的挑战,将在下文中进行讨论。对这些相互产生影响的营养和基因方面的因素将被考虑其中。

03 行为与新生幼畜存活

临产会引起母畜社群联系减弱,母畜要寻找适宜的场所进行生产。生产场所的选择会决定羔羊出生的微环境。如果母畜选择了一个有庇护,有保护的生产场所,还会对羔羊体温调节反应的成功与否产生潜在影响。潮湿、多风、寒冷天气是羔羊死于体温过低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出生场所停留的时间是防止母畜和羔羊之间分离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具备能够鼓励母畜长时间地待在那里的特征的出生场所也会影响其存活。

临产的母绵羊和母山羊的母性行为非常相似。在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刚结束,羊水的气味和味道对母绵羊和母山羊非常有吸引力,它们会去舔食在生产过程中流出来的羊水,把注意力集中到羔羊上。在出生后头几个小时的母性行为包括为羔羊舔拭和梳理,并伴有频繁的低沉叫声,接受乳房下的羔羊。舔拭和梳理有助于羔羊变干,同时对于在母羊记忆中形成对于自己羔羊独特的嗅觉记忆也很重要的。这种建立发生在出生后的大约一个小时内,母畜的母性照料只会针对与它形成了独特连接的羔羊。

如果这种连接没有形成,会导致母羊不能识别小绵羊或小山羊作为它们自己的孩子或者拒绝羔羊尝试接触乳房和吮吸。由于其它哺乳期的母羊也会拒绝这个小绵羊或小山羊,这些新生羔羊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就不能存活。在嗅觉识别后,母羊接着会学习通过在一定距离内用视觉外观来识别它们的小绵羊或小山羊,然后再通过发声进行识别。

母羊的母性行为可以通过站立以及让乳房更便于寻找乳头的羔羊找到来协助它们的吮吸响应。没有经验的母羊不太可能对于绵羊羔的吮吸尝试给予配合。最初,这可能会导致初次分娩的母羊的绵羊羔的存活率下降。但是,母羊行为自身并不能诱导绵羊羔吮吸,胚胎移植会对母羊和羔羊的分离行为产生影响,这表明母性行为并不会促进新生绵羊羔的活力和生命力。母性依附程度与绵羊羔的存活的相关性极小,母性行为措施与绵羊羔存活的遗传相关性也很小,这表明母性行为表达的量和质的差异可能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绵羊羔的存活。与之相反,绵羊羔的行为在存活与否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初生的绵羊羔经历一系列的行为事件逐步站立、寻找乳房吮吸。

站立可以减少热量在地面上的散失,从而帮助绵羊羔保持身体温度,然后绵羊羔使用一系列的反射,协调响应,移向母羊,找到乳房的位置。已经知道的是,绵羊羔完成这些行为的速度与存活的可能性相关。此外,源自生存力好的公羊或绵羊品系的绵羊羔比源自高损失品系的绵羊羔站立和吮吸地更快。吮吸为绵羊羔很快提供营养,尤其是用以维持温度保持和免疫球蛋白来提供被动免疫。此外,吮吸和摄取初乳对建立羔羊与母羊之间的依附关系是起作用的。

绵羊羔和山羊羔的行为受到很多与死亡率增高相关的相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时间过长的分娩过程的羔羊,同窝仔数多的羔羊,相对于母羔羊的公羔羊,其行为发展会受损。此外,羔羊的初生体重与出生时羔羊活力的关系呈现U型分布,这与羔羊存活力的关系分布相似。许多研究已经显示了品种、品系以及公羊对品种差异的羔羊行为的影响 。已经证明,早期的活力与吮吸能力具有适度的遗传性,这表明可能通过基因选择来提高绵羊羔的活力,也会提高存活率。对山羊羔的行为来说,是否是相似的基因关系和与生存相关的关联表型还并不清楚。

04 生理机能与新生幼畜存活

出生时,环境温度可以由子宫内的39°C降到10°C或者更低。身体温度的保持取决于热量损失和产生之间的平衡。热量的损失主要受到身体表面积(体型小的幼仔比体型大的幼仔的体表面积/体重比更高,因而它们热损失更快,低温风险更高)和羊毛隔热值的影响(短而细的初生毛比长而粗的隔热值低)。毛被羊水打湿会降低隔热值,但是通过母羊舔拭和梳理会除去这些液体,对羔羊保持正常体温的能力有所帮助。在出生的10分钟内,羔羊会增加产热量,但已经观察到了重要的个体间差异。在大部分极端例子中,羔羊不能充足产热,低体温是不可逆的。羔羊的产热来自两个主要机制: 非颤抖性产热机制,主要发生在褐色脂肪组织(BAT)中;颤抖性产热,通常发生在寒冷情况下,较老的干燥的羔羊中,由肌糖原代谢产热。

初乳中含有营养素、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诸如酶、激素、生长因子以及神经内分泌多肽等其他物质。初乳内含脂肪(7-13%),非免疫球蛋白(4-10%)和乳糖(2-5%),以及提供6-7 kJ/ml的能量。在18-26°C情况下,出生后的头18个小时内绵羊羔需要50 ml初乳/kg来弥补酯类能量的不足以及防止体温降低。在0-10°C时,需要增加到280 ml 初乳/kg。早期摄入初乳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即使在身体能量储存还是充盈的时候仍能够提高17%的产热,增强抵御低温能力。在理想状态下,幼仔可以获取充足的初乳来满足它们出生后头24小时内的14个小时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糖原的利用对差异的弥补必不可少,绵羊羔要面对头几天里肝糖元和肌糖原大量减少。初乳产量取决于孕期最后三周的能量和营养摄入。虽然怀双胞胎的母羊总体的初乳产量比怀单只羊的母羊的产量高,但是乳汁开始分泌慢一些,且不能为每只绵羊羔产出足够的初乳。因此多胎出生的绵羊羔比起单胎出生的绵羊羔,除了相对低的初生重和能量储存,较高的体表面积/体重比外,也是占劣势的。孕期的营养不足会让乳汁分泌延迟,减少初乳和乳汁的产量,影响初乳的黏度。结果,延迟吮吸可能造成出生后六个小时内能量耗尽,产热低下。初乳摄入不足,是继身体储备损耗后的第二个影响羔羊存活的主要因素。怀孕后期与最后24-48小时羔羊体内的皮质醇浓度大幅度升高有关系,随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功能的激活引发分娩过程。

因为阴道分娩和伴随的应激激素与羔羊唤醒有关,因而分娩引起的皮质醇高度循环,可能是活跃的移动活动和乳头寻找行为的原因。出生后头几个小时羔羊体内的高血浆皮质醇阻止未成熟的内脏闭合,因此可能促进对大分子的吸收。接下来日子中所观察到的皮质醇浓度的降低与甲状腺激素升高,热效提升和直肠温度稳定的时期一致。出生前后皮质醇的升高伴随在出生后早期持续的三碘甲状腺氨酸以及甲状腺素的升高。甲状腺激素被认为在调节氧气的消耗上起到重要作用。

不能保持高血浆三碘甲状腺氨酸浓度会导致耗氧减少,低体温和死亡。但是,皮质醇和存活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伴随羔羊皮质醇提高的有利影响,分娩时的过度高的水平可能与分娩困难和致命性难产有关。在接下来时间里皮质醇循环的提高反映了由于供奶不足引起的长期应激状态,并与用来补充营养素摄入不足的血糖升高有关。

提高羔羊在72小时以后生存能力与应对寒冷、独处、更高的哺乳前期体温、降低的哺乳前期葡萄糖浓度降低、血浆中高浓度的营养素、脂肪和免疫球蛋白,以及逐渐升高的羔羊皮质醇浓度的脆弱性降低相关联。就活力和温度调节方面,体型较大是一项优势,因为羔羊的吮吸活动和抵御外界寒冷可以更为有效。但是,初生体重受到品种 ,分娩季节和同窝仔数或者产前营养差异的影响。

05 免疫功能和新生幼畜存活

反刍动物的胎盘是上皮绒毛膜胎盘,并不允许免疫成分从母畜传递给幼畜。因此新生的绵羊羔和山羊羔出生时血丙种球蛋白明显过少,要完全依靠通过吮吸被动获得初乳免疫球蛋白来作为出生后的免疫保护。被动免疫力必须在一段很短的时间窗口获得,因为新出生羔羊内脏闭合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发生在出生后的24-36小时。然而,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在分娩后迅速减少,在分娩后的24小时内几乎降为0。所以,尽早吮吸是获得有效传递的先决条件。羔羊的死亡与分娩后24小时的低免疫球蛋白状态相关,这证明了保证新生小型反刍动物摄入优质初乳的重要性。

充足的初乳摄入取决于两个补充因素:羔羊摄入足够量的能量(通过活跃的吮吸行为)以及母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将造成农场中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的缘由分类显示,56%的差异可以归因为羔羊(例如:摄入量),36%归因于母羊,只有7%归因于农场。母羊初乳免疫球蛋白浓度和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总体上来说是低的。这显示其他因素对确保后代好的免疫保护是重要的。所以确保新生幼仔有充足的吮吸行为和母羊的配合对获得足够的免疫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但是,提高母畜的免疫球蛋白供给也是有益的。农场数据显示22%的母畜产出的IgG少于50 g/l,由于羔羊的摄入能力,这被认为不足以满足羔羊的需求。不同动物初乳中IgG含量的程度的差异受母畜年龄(年龄小的母畜产生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同窝仔数、乳房健康、热带地区的产羔的季节以及妊娠晚期营养所影响。有报道称有证据表明影响母系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的遗传因素与公羊和品系有关。初乳中的母羊免疫球蛋白浓度的遗传率为0.19。

06 影响新生幼畜存活的营养因素

怀孕期间母绵羊或母山羊有足够的营养是保障后代存活以及在出生后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大量研究描述了营养的变化、总体和特定的营养供应对于新生羔羊存活相关特性的影响。由于在温带地区母羊是季节性繁殖,在这些气候带中怀孕刚好是在冬季,这时的牧草营养供给是有限的,长期以来一直建议采用年周期方式饲养母羊。哺乳期这一最大营养需求时期通常发生在春季,这时牧草生长和品质最高。在夏季中/末期,羔羊断奶后,母羊能够补充妊娠和哺乳期所调动的身体储备。随后,通过调动脂肪组织来平衡妊娠期饲料营养供给和基本能量的不足。

因此,营养不良(UN)是怀孕母羊最常见的营养不平衡。怀孕山羊也出现这种不平衡现象,但这是由于在热带地区由于年循环是雨季和干季而不是温带地区的白昼长度。母羊的营养不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影响新生羔羊的死亡率。直接的营养不良可以减少羔羊的初生体重,从而增加死亡风险。母羊营养不良也可能对羔羊的新生儿行为和羔羊体温调节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营养不良也影响母羊的母性能力,即母羊-羔羊联系的建立,到母羊生产的初乳的量和质。

山羊中的情况类似,妊娠期最后三分之一阶段的营养不良与母羊照料改变和母羊识别能力受损有关。然而,营养不良通过这些方面影响死亡率的程度尚未得到彻底研究。Rooke等人通过查阅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持续降低初生重仅发生在绵羊孕期的最后三分之一阶段,初生重的下降与营养不良的时长和严重性有关。在怀孕期的前三分之二,营养不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减少初生体重。这些包括营养不良的严重性:妊娠第0和60天之间只喂食所需的0.15会降低初生体重和死亡率。更适应不利条件的品种(例如苏格兰黑面羊)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分配给胎儿,从而应对早期妊娠中营养不良这一挑战来保持出生体重。

然而选育的速生品种(例如Suffolk羊),初生体重会减少。身体状况良好的母羊比身体状况较差的母羊能更好地抵御营养不良的挑战。然而,初生体重降低只是增加羔羊死亡率的一个风险因素。在羔羊初生重和死亡率都记录的研究中,只有一半的结果是初生重降低伴随死亡率的上升。导致的因素是初生体重减少的程度,物理环境以及饲养的数量和质量。重要的是,给母羊喂食超过胎儿生长和母羊维持所需的营养,与羔羊存活的改善无关。事实上,负面结果要比正面结果更为常见。

关于特定营养素,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缺乏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并且与死亡率的增加(例如铜、钴或碘的缺乏)有关。许多研究结果对此问题的解释是不明确的,因为在研究之前,母羊的营养素基准状态(缺乏、临界、富足)往往没有明确定义。如果母羊的状态为临界,补充或者针对钴、硒和维生素E采取相关措施能够促进存活。试验前如果母羊的状况营养素基准状态富足,则研究结果反而更加含糊。几乎没有研究结果能够证明提供超过需求但不足以致毒的微量元素有任何益处。

总之,已研究证明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供应并没有长期缺陷,营养不良是新生羔羊存活的主要营养风险,尤其是在最后的三个月。只要母羊在交配中有足够的身体储备,怀孕前100天内身体状况的损失不会使羔羊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舍饲养殖的怀孕晚期的母羊,体况的损失可以通过充足的饲喂来避免。在户外放牧的母羊可能面临草场生长不足造成的长期营养不良或者恶劣天气(例如降雪)引起的急性营养不良。

07 新生幼畜存活的遗传因素

为提高羔羊的存活进行选育,可以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改善动物福利。而选育同窝仔数较高的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羔羊损失,因为妊娠多胎的羔羊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考虑到在多特征育种指数中,羔羊存活作为“羔羊的一项特征”,其预期是更快速地改善羔羊的存活率而不是作为“母羊的一项特征”来考虑。羔羊存活的遗传率通常较低,大多数发表的估值是小于0.1,但是已经有试验组有高于0.1的遗传率估值记录。低遗传率可以被部分解释,因为农场并不经常记录羔羊的出生死亡。并且因为羔羊死亡率的多因素性质可能意味着不同死亡原因的遗传差异可能不同。

此外,当羊群有高度的人为干预时,本来会死亡的羔羊往往保持存活,因此人的干预程度可能是一个额外的可变因素。看起来很合乎逻辑的是:大批量管理的羊群在羔羊分娩时如果很少或没有人为的干预,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羊和羔羊有利于存活率的行为的表达。对于这些系统,山羊育种目标的定义可以相对简单。最近对苏格兰黑面羊的分析估计,存活遗传率为0.05和0.09和羔羊的初生体重是最重要的存活预测因子。

已经提出建议使用羔羊存活的“组成”特征,例如羔羊活力方面和达到关键的“生存指标”(例如吮吸)的能力。对于那些希望减少在羔羊分娩时段的人为干预依赖以及识别出更有活力的羔羊家庭的农场主,使用这样的倾向获得更高的存活率的“指标”是有道理的。可惜的是,实施某些措施所需的时间是不足的,因此观察行为关键指标的替代方案更为可取。

羔羊存活的分子基础很可能是高度多基因的,即许多不同的基因变量参与与存活相关的复杂生物学机制。前文已经描述了一些关键机制,例如通过非颤抖性生热产生热量的能力;还记录了耐寒性的遗传基础。有证据表明在新西兰美利奴羊中,绵羊β3肾上腺素的受体基因(ADRB3)的变体与寒冷相关的死亡的高风险相关。然而,当扩展到13个其他新西兰品种和杂交时,该基因变异的频率很低或不存在。这表明它可能在所测试的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已经被排除了。它还突显了将一种品种中发现的基因关联结果转化为所有基因型相关的固有风险。羔羊存活特定组成的基因发现将继续进行,但是基因育种价值的应用:将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与良好的存活表型以及羔羊初生体重相结合可能更为现实。

08 孕期应激 - 对初生幼畜存活的影响

怀孕母羊及母山羊的常见管理和做法,可能会导致应激(如剪毛,高养殖密度的舍饲)。其他应激源,如与狗相遇,缺乏温和的操作或运输都被认为是有应激的,并且可能是怀孕动物经常经历的状况。越来越明显的是,当怀孕的家畜遭遇这样的应激源时,可能成为生命初期形成的实质性风险,影响后代发育并对母羊产生直接的感知和情绪影响。

怀孕动物的营养不良是产前应激的一种形式,其对母畜和后代的影响已经讨论过了。最近的研究对操作和社交应激对绵羊和山羊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在对绵羊的研究中,怀孕母羊在孕期被温和对待或者给予负面的操作方式, 报道指出给予负面操作方式那一组对羔羊的母性梳理行为增多,。然而,在其他对运输、社交隔离、圈养、妊娠中期剪毛或一系列不可预测的慢性轻度应激源的研究中,在某些情况下绵羊也表现出焦虑行为的增加。但对母性照料的很少或许没有影响;对母性依附回应有轻微的负面影响。因为有限空间给哺乳期母羊造成的社交应激也会降低母性梳理行为和哺乳持续时间。

针对山羊,Vas等人 表明,缩小的空间伴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导致母羊有更多的防御和攻击行为发生,而在进行社交和隔离测试时后代的恐惧增高。Averós等人针对绵羊报道了类似的结果(2015),表明了怀孕期间经历了高密度养殖母羊所产羔羊的情绪反应和恐惧回应增加。Baxter等人在对山羊的研究中(2016)表明,山羊对人类不同程度的操作特别敏感。对怀孕中的母山羊负面的操作会导致胎盘形态改变和胎儿损失。它还影响山羊羔的行为,包括第一次实施某些重要行为时间(例如:哺乳)的延迟和玩耍行为表现的频率。相反,温和的操作会在促进母性照料分娩后立即表现。这些重大影响对动物福利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09 实践运用与结论

上述科学知识概要能否为新生羔羊的死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初生体重作为新羔羊死亡的关键风险因素已被强调:羔羊活力、寻找乳房和体温调节能力在初生体重低的羔羊身上受到损害,初生重高的羔羊易受难产和生产损伤的影响。因此,确保最佳的中等初生重(品种内),而不是寻求最大重量,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目标。这需要注意母畜的饲养细节,如一些检查营养最佳的机制(如常规身体状况评分或评估循环β-羟基丁酸),使用超声波扫描确定怀孕仔数以适当地调整营养策略。然而,怀孕仔数和母羊年纪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仍然使得实际操作难以实现。将中等重量设定为育种目标也有助于确保合适的新生羔羊初生重。

新生羔羊低体温是许多情况下羔羊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热损失和热量产生可以受初生体重的影响,但也可以通过提供庇护来保护羔羊,以限制蒸发热损失的影响,特别是户外出生的羔羊。人们对养羊场中不同庇护所类型和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决定母羊选择出生地点的因素,以及因此在庇护所出生的可能性的因素尚未受到重视。通过诸如采用固定放牧的方式来熟悉环境会影响庇护场所的使用。这表明永久性结构或在产羔之前很好地熟悉临时的特点可能会增加对其的使用。根据羊群规模提供足够数量的合适的出生场所对于防止优选场所的污染也是重要的,同时会最小化因母羊被迫与其他母羊彼此近距离出产所造成的不认羔的可能性。

初乳的充足摄入是羔羊存活的基本要素。羔羊死亡的许多风险因素都根源于阻止或减少羔羊对足够初乳的摄入。虽然吮吸初乳对新生羔羊回应的生物学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但确保新生反刍动物在出生后尽快找到乳房和摄入初乳可能是其后续生存中最重要的因素。虽然一些新生幼仔可能需要对提供的初乳进行补充,但最重要的是如果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理想情况下在出生后2小时内),新生幼仔可以找到母亲的乳房并自己吸吮。与自然哺乳的羔羊相比,管饲初乳的羔羊较不活跃,并且被母亲舔拭的频率较低,这可能表明对母子联系有干扰。

虽然羔羊存活的基因组成可能难以准确测量,但有机会通过基因手段提高羔羊的存活率。此外,鉴于出生困难可以减弱羔羊的行为和存活,因此基于产羔顺利选择公羊也能提高羔羊的存活。

我们对怀孕家畜如何进行圈养、饲喂和互动,可能会影响母畜的身体和行为康乐状态,并对后代的福利和表现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通过改善营养,低应激操作和考虑合适的绵羊/山羊产羔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母畜健康来优化怀孕和分娩牲畜的管理,从而带来更好的新生羔羊存活率。因此,我们认为小型反刍动物的新生幼畜的存活可以在农场中获得提高,而且对生物学问题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提供解决方案。

注:文章整理修改于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论文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于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编委会所有。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