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草食资讯> 正文
新贸易形势下中国乳制品进口格局的分析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9-11-12 09:35来源:《中国乳业》


目前中国的奶业存在四个关键问题: 
1. 中国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
2. 未来10-20年中国农产品消费如何变化?是稳定?还是继续增长?消费结构怎样变化?
3. 中国奶业生产与消费的变化特征?
4. 中国奶业未来将怎样变化及其思考? 
本报告将围绕以上四个问题展开。

1

中国农业发展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消费的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食物消费结构快速转型。

我国农产品消费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该阶段的食物消费特征为以大米、小麦等细粮代替粗粮。

第二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该阶段消费者对肉蛋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乳制品1.png

改革开放之后的四十年间,我国的农业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5%,是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的约5倍;同时,农业经济和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我国食物消费数量快速增长、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依然保持极高自给率的关键原因。

乳制品2.png

1

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产出量增长变化


乳制品3.png

乳制品4.png

蔬菜的种植面积每年增长将近5%;水果的产出量每年增长将近10%;同时,猪肉产量每年增长4.2%,鸡肉产量每年增长2.4%,牛肉产量每年增长8.6%,羊肉产量每年增长6.2%。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产出快速增长,生产结构显著调整,较好地适应了消费升级的需要。

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生了显著改变,农产品进口和出口都相对于前期水平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此后贸易逆差呈现增长趋势;在2012年后,增长趋势逐渐平稳。

乳制品5.png

乳制品6.png

虽然农产品进口在2012年后较为平稳,但是进口结构却发生显著改变。2012年以前,我国农产品进口以土地密集产品为主,但是之后,肉、蛋、奶、加工食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口却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所占份额持续增长。

2

驱动农产品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消费结构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在不断降低,同时近些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这对农业发展影响很大。因为城市的消费者的生活状态与农村消费者的生活状态差异性较大,因此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下图中可以看出,在蔬菜、肉、蛋、奶等多个产品种类上的消费量,城市和农村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城市居民消费量显著的高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量。

另一方面,未来中国的经济还将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预计增长幅度5-6%)。经济增长比较快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食物的消费也将发生变化。首先,是对于粮食的消费降低,因为人们将来吃的粮食会越来越少,同时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长会比较快,这一变化是与人们的收入直接相关的,人们的收入越高,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就会越快。

乳制品7.png

乳制品8.png

重点关注上图中的奶制品数据,可见,人们的收入增长后,对奶制品的需求会显著增加,且需求弹性比较大。同时有对比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2020年间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相当于韩国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乳制品9.png

可以看出,日韩两国在能量、蛋白、脂肪摄入食物结构发生明显调整之后,都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阶段,然后再逐渐变得平稳,根据这一对比,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间,我国的食物消费,还将处在转型时期,也就是说部分产品还将出现较快增长,并非稳定不变。

1

重点关注奶制品的数据可以看到





日本和韩国与中国在2010-2020年人均GDP相同时期的食物消费中,奶制品年均增长速度很快,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增长,直到1995年才达到峰值,韩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概到2005年才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两个国家的持续增长时间均保持了大约15年-20年的时间。 

3

中国奶制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变化


中国奶制品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97年):平缓增长期

第二阶段(1998年-2006年):快速增长期

第三阶段(2006年-今):停滞期

不同类型的奶制品进口情况分析

2008年之后,我国鲜奶、乳清、奶粉等奶制品的进口量呈现飞速增长,奶酪、黄油等乳制品的进口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近些年我国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转型。

如果把所有农产品进行鲜奶折算(万吨),2008年之后,我国的牛奶产量基本进入平缓期,同时奶制品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2018年的数据显示,进口量可达到1350万吨。所以,整体来说,我国奶的总消费量依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增长。

根据牛奶产量和进口的变化,可以计算和分析我国牛奶自给率的变化

可以看出,在我国牛奶产量平缓增长期,我国牛奶的自给率呈现下降趋势;产量快速增长期,自给率逐渐上升;2008年事件之后,中国牛奶自给率从95%逐渐下降到2018年只有70%。我国不断上升的牛奶消费量,离不开进口的支撑。


进口的国别

中国的进口集中来自一些国家,首先是新西兰,新西兰是我国奶业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能力很强;第二是欧盟;第三是美国,但是美国的进口量现在有所下降,逐渐可能被澳大利亚替代;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但所占比例很小。前四个国家的进口量总和占我国总进口量的约95%。

4

未来奶制品发展预测判断


OCED-FAO的研究显示,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预测未来会发生显著性增长。

对外经贸大学做的一项关于中国奶制品未来消费预测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计截至2030年,我国奶的自给率是持续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大约在65%。然而奶制品的人均消费量大概在58. 3公斤/人(鲜奶折算),自给率可以达到78%。

由于这一研究是在2015年完成的,根据过去4-5年的实际发生数据对比,尽管研究的预测可能与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结构变化上来看是很稳定的,即我国的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

未来谁将获得中国奶制品快速增长的巨大的红利呢?

利用CAPSiM(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Model)模型,经过简单的推算,有两种可能:

  • 一种可能,假设在2030年,我国人均奶消费量在58.3公斤/人,产量从2018年的3500万吨到5000万吨的话,我国奶制品的进口缺口将有3300万吨,自给率只有60%;

  • 另一种可能,如果说2030年我国奶制品产量与2018年相比保持不变,还是3500万吨,我国的进口量将达到4500万吨,自给率将降低到42%。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奶的产量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心,谁将占据中国奶制品市场?

为了应对我国未来的奶制品消费,我国应该从哪个国家进口?

利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GTAP),分析预测未来进口来源国所占进口份额。可得出以下结论:

  • 基本情形(不考虑政策的情况下):新西兰62%,第二是欧盟17%,美国9%,澳大利亚5%,其他国家7%。

  • 政策情形:目前存在以下3方面政策因素:中澳自由贸易区:中澳之间进口产品关税减让为零;中美贸易冲突:双方对进口产品都加征25%的进口关税,而且现在美国还威胁要把关税提高到35%;欧盟减少奶的生产配额:假设使欧盟的奶供给相对于基准增长2%。

考虑以上政策因素,可预测得出:新西兰62%,欧盟20%,澳大利亚10%,美国2%,其他国家6%。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及启示

结论1

  • 未来10-15年间(至2035年),我国农产品消费依然处于较快的转型期,对奶制品的消费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 意味着:未来中国奶制品市场依然具有巨大的增长和利润空间。

  • 但是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长达10年间,我国奶产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奶制品进口却急剧增长。

  • 意味着:在长达10年间,奶制品市场红利主要有主要贸易伙伴获取。

结论2

谁将获得中国奶制品消费增长的巨大利润?

取决于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国内奶业发展政策等。

分析:新西兰将依然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澳大利亚和欧盟在中国奶制品进口中所占份额将较显著上升;由于贸易摩擦的影响,从美国进口的奶制品将显著萎缩,份额将显著下降。

我国农业目前仍面临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土地比较稀缺,因此始终面临着,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土地比较充足国家的廉价农产品进口压力;

第二,在优质农产品进口上,我国主要面临来自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优质品牌农产品的进口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压一方面挤,导致我国农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但实际是比较难的,另一方面可以加大补贴和支持,此外,我国可以通过结构改变和价值链扩展获取发展空间,从日本、韩国、欧洲等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向高质农业转型是很多国家采取的策略。

同时,对于中国而言,要向高质量农业转型,奶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因为奶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增值空间很大。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0999137*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