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速报:营收利润双修复,逆境突围显韧性(一)核心数据亮眼,扭亏为盈超预期
8 月 18 日晚间,禾丰股份(603609)发布 2025 年半年报。在农牧行业竞争激烈与市场波动的环境下,禾丰股份成功实现业绩 “逆袭”,呈现出亮眼的业绩表现,堪称行业的优秀典范。
数据显示,上半年禾丰股份营业收入达 174.07 亿元,同比增长 16.27%,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从区域来看,东北、华北作为禾丰股份的传统优势市场,营收占比达 65%,稳固占据区域市场的领先地位,为整体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以东北市场为例,凭借多年的深耕细作所建立的品牌口碑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其饲料业务在当地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利润方面,业绩更为突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 2.33 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亏损 3405 万元相比,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38 亿元,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因素后,主业的盈利能力更为稳固,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支持。
毛利率也实现了稳步提升,达到 6.38%,同比增加 2.1 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豆粕、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使得采购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养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使生猪和肉禽养殖成本同比下降 8%-12%,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扩大了利润空间。
(二)现金流与存货异动,暗藏结构风险
尽管业绩整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存货数据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截至上半年末,存货余额大幅增长 57.14%,达到 44.14 亿元。经分析,主要原因是收购肉禽业务参股公司,导致消耗性生物资产(肉鸡、生猪存栏)大幅增加,占存货总额的比例达 35.6%。这一情况具有两面性,在市场行情良好时,存货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然而,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肉鸡、生猪价格下跌,存货跌价风险将显著增加,可能对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净额为 - 5.12 亿元,同比下降 992%,这表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回笼情况不佳。在扩张期,大量的采购支出以及持续的投资活动导致资金持续流出。不过,筹资活动现金流表现良好,达到 7.48 亿元,同比增长 665.7%,主要得益于银行贷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未来的偿债负担,因此公司需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二、三驾马车齐发力:饲料稳基、肉禽提质、生猪扩量禾丰股份的业绩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饲料、肉禽、生猪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共同发力的结果,这些业务板块共同支撑起了公司业绩增长的格局。
(一)饲料业务:全品类增长,结构优化抗周期饲料业务作为禾丰股份的核心业务之一,在上半年表现出色。外销量达到 210 万吨,同比增长 1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从细分品类来看,猪饲料同比增长 23%,这主要得益于生猪养殖行业的逐步回暖,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从而带动了猪饲料需求的增长。禽饲料增长 13%,随着人们对禽肉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拉动了禽饲料的销量。反刍饲料增长尤为显著,达到 17%,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抓住了西北牧场扩建的机遇,精准布局反刍饲料市场,有效满足了当地不断增长的养殖需求。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是饲料业务的一大亮点。预混料、全价料等高端产品销量占比达到 45%,通过持续的 “配方优化 + 定制服务”,公司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还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单吨毛利提升了 50 元,这一数据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规模养殖场客户订单增长了 20%,大客户的认可进一步巩固了禾丰在饲料市场的地位。
海外布局的加速为饲料业务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印尼、菲律宾工厂的投产,使禾丰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上半年出口饲料 12 万吨,东南亚市场营收增长 35%。在国内饲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为禾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效规避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二)肉禽业务:屠宰加工双轮驱动,高价值渠道破局肉禽业务是禾丰股份的另一核心竞争力,在上半年呈现出稳定增长、创新突破的发展态势。
养殖屠宰量实现稳定增长,控参股企业养殖白羽肉鸡 3.8 亿羽,屠宰 4.6 亿羽,自供毛鸡占比降至 80%。这一策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鸡价波动频繁的情况下,降低自供毛鸡占比,提高市场鸡外采比例,能够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灵活调整采购策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深加工业务的高速增长尤为突出,调理品、熟食产销量增长 40%,出口、快餐、商超等高价值渠道占比提升 2.3 个百分点。鸡胸肉分割品单价较毛鸡溢价 30%,通过深加工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效抵御了生鲜市场的低迷。例如,禾丰生产的一款鸡肉调理品,经过精细加工和包装,在外观、口感和营养方面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在商超推出后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销量大幅增长。
成本优势也是肉禽业务的重要竞争力。通过 “种鸡 - 饲料 - 屠宰” 全产业链管控,料肉比达到 1.48:1,低于行业平均的 1.55:1,单羽养殖成本降低 0.5 元。在庞大的养殖规模下,这一成本降低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
(三)生猪业务:稳健扩张,成本管控见成效
生猪业务在上半年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出栏量达到 84 万头,同比增长 15%,肥猪出栏 74 万头,占比 88%,仔猪及种猪出栏 10 万头。东北、河南基地出栏量增长 25%,这些区域凭借良好的养殖环境和产业基础,成为生猪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有效避开了南方疫病高发区,为公司生猪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母猪结构优化是生猪业务的关键举措。能繁母猪 4.7 万头,占比 81%,后备母猪 1.1 万头,种群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达到 26 头,高于行业均值 24 头。这意味着每头母猪能够产出更多健康的仔猪,自繁仔猪成本较外购低 200 元 / 头,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轻资产模式扩张是生猪业务的一大特色。外购仔猪育肥占比 30%,通过 “公司 + 农户” 的轻资产模式,不仅降低了资本开支,还充分利用了农户的养殖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育肥成本 12.8 元 / 公斤,低于行业平均的 13.5 元 / 公斤,在成本控制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风险与机遇:短期压力与长期战略的平衡术(一)三大潜在风险需警惕
在禾丰股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存货跌价压力较为突出。上半年末,禾丰股份存货余额高达 44.1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7.14%,其中原材料占比 30.7%,库存商品占比 30.8%。若下半年猪禽市场价格反弹未达预期,存货可能面临大幅减值风险。以 2023 年市场情况为例,当时猪价持续低迷,许多农牧企业的生猪存货价值大幅下降,利润受到严重影响。若禾丰股份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及时调整存货策略,可能会面临大量计提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对利润造成侵蚀。
现金流紧张也是一个重要风险。经营活动现金流已连续 3 个季度为负,上半年净额为 - 5.12 亿元,同比减少 992%,这表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现金回笼情况不佳,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公司在 8 月 18 日晚公告拟以现金 7000 万元向锦州鑫丰增资,虽然增资是为了支持控股子公司业务发展,但在自身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这将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若后续需通过融资缓解资金困境,高昂的融资成本将对公司利润造成影响,压缩盈利空间。
海外拓展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禾丰股份在印尼、菲律宾等地设有工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然而,这些地区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原料供应链不稳定。例如,印尼可能会突然出台新的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当地饲料原料的价格和供应;菲律宾可能因自然灾害导致玉米等原料减产,供应短缺。上半年,禾丰股份海外业务毛利率仅为 4.2%,远低于国内的 6.8%,这表明海外业务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在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增长,是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两大战略机遇期已至
尽管面临诸多风险,但禾丰股份也迎来了两大战略机遇期。
饲料原料低位周期为公司带来了机遇。当前,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较 2024 年高点下跌了 20%,且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低位运行。这对禾丰股份来说是有利因素,单吨饲料成本有望再降低 20 - 30 元,成本的下降将直接转化为利润的增加。以 2024 年的饲料销量计算,仅原料成本下降这一项,就能为公司带来数千万元的利润增长。公司可利用这一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生猪产业集中度提升是另一大机遇。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3 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 0.1%,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禾丰股份凭借 12.8 元 / 公斤的育肥成本优势,在行业亏损期表现突出。许多中小散户由于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而退出市场,禾丰股份趁机加速收购中小散户订单,扩大市场份额。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禾丰股份的市占率有望从 1.2% 提升至 1.5%,在生猪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四、后市展望:聚焦高价值赛道,静待周期反转展望未来,禾丰股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拥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致力于在农牧行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短期策略:降本增效 + 渠道深耕
短期来看,禾丰股份将坚持 “降本增效 + 渠道深耕” 的发展策略,以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饲料端,加大反刍料研发力度是重点任务。禾丰股份计划投入 3000 万元专项研发资金,组建一支由 50 名行业顶尖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将反刍料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0%。目前,公司已与西北 50 家大型牧场达成合作意向,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开发水产饲料新品,填补华北、华南市场空白。公司将在华北、华南分别建立研发中心,深入调研当地水产养殖需求,预计在 2026 年推出 5 款针对当地特色水产养殖品种的专用饲料,以开拓新市场。
在肉禽端,扩建河北、山东深加工基地的计划正在推进。公司预计投入 5 亿元资金,用于新建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到 2025 年底,调理品产能有望达到 50 万吨,较目前提升 25%。目前,公司已与国内 10 家知名预制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订单金额累计达到 8 亿元,为产能释放后的销售提供了保障。
在生猪端,控制外购仔猪规模是关键。禾丰股份计划将外购仔猪占比控制在 25% 以内,提升自繁比例。10 月前,在内蒙古新建 2 个万头母猪场的项目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总投资 4 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年出栏仔猪 40 万头的产能,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增强生猪业务的盈利能力。
(二)长期愿景:打造 “饲料 + 养殖 + 食品” 闭环从长期发展来看,禾丰股份致力于打造 “饲料 + 养殖 + 食品” 的全产业链闭环,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
公司提出 “15123” 战略,即控参股年屠宰 15 亿羽白羽鸡、出栏 1000 万头生猪、产销 2000 万吨饲料、加工 30 万吨熟食。目前,饲料销量仅完成年度目标的 42%,生猪出栏也完成了 42%,尽管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下半年通过东北亚区域协同发展,有望实现业绩突破,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公司计划在东北亚地区整合资源,建立区域协同供应链,实现饲料原料的集中采购、养殖技术的共享以及食品加工的协同发展,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未来,禾丰股份有望凭借清晰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在农牧行业持续稳健发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成为全球农牧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做出贡献。
结语:周期底部的价值标的,抗跌属性凸显
禾丰股份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不仅得益于饲料原料成本下行的市场机遇,更是公司全产业链深度布局和精细化管理的成果体现。尽管存在存货高企、现金流紧张等短期压力,但在肉禽深加工、生猪成本管控、海外饲料市场拓展等长期战略布局方面,公司正逐步构建起穿越市场周期的竞争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重点关注 8 月 25 日机构持仓变化,机构动向往往能反映市场对禾丰股份未来发展的预期。9 月生猪出栏数据也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生猪业务板块的短期业绩表现,出栏量的增长和成本的控制情况将在该数据中得以体现。在投资策略上,建议逢低布局,把握 “养殖成本优势 + 食品加工转型” 的双重成长逻辑,耐心等待行业景气度回升带来的估值修复。当市场周期轮动,行业迎来上行拐点时,禾丰股份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