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农牧8月15日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我们的收入为人民币11,695.4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9,407.1百万元增加24.3%,主要是由于生猪板块的收入增加。
我们的生猪板块收入达人民币9,878.8百万元,同比增长32.6%,生猪销量511.74万头,同比增长27.1%,商品猪售价2,032.7元╱头,同比增长3.5%。
该业务增长乃主要由于我们先进及可持续的自主育种体系、全面的精准营养与饲料配方技术、持续的技术赋能、高效的团队管理及坚持不懈的疾病防控努力所致。在生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的育种技术、管理实践及疾病预防措施的协同,使我们具备显着的抗周期能力。
1.强化技术驱动,助力降本增效
1.1优质种猪技术成果转化
我们的育种技术打破「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规律。自2013年从国外引进优质种猪搭建自有育种体系以来,经过十余年深耕,德康已位居国内育种领域的「第一梯队」,种猪生产性能持续提升。本公司自主研发的II配套系综合性能优异,市场效益好,竞争力强,相比当前市场主流的DLY配套系单头肉猪可增收超100元,该配套系通过公司生产供给体系实现养殖户和合作伙伴养猪生产良种化提升,可使每头母猪年增效2,000元以上。
1.2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
我们已建立一个动态的原材料数据库,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以满足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在母猪饲养方面,我们利用动态数据驱动的体况评分和饲料调整技术,实现每头母猪每年饲料消耗量减少逾47公斤。我们亦开发了一套全面的饲料成本控制技术体系,配备原材料价值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采购技术、高效酶技术、低蛋白日粮技术、低玉米╱低豆粕日粮技术。这使我们在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能够快速调整配方和采购策略,从而有效控制成本。目前豆粕用量已降低到3%以内。
1.3生物安全、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公司强调「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健康管理理念,通过环境控制、营养供给、生物安全和猪群保健等多方面系统的、综合性的措施,全面保障猪群健康。公司蓝耳净化工作进展显著,核心育种场及公猪站均已实现蓝耳双阴净化,绝大部分种猪场处于免疫无疫状态。报告期内,我们通过无疫小区认证的猪场数量达20余家,伪狂犬净化场18家。此外,我们实施疾病监控、清洁消毒及分区管控等措施,确保畜禽整体健康。我们种鸡若干品系白血病结果已连续四年保持阴性,同时结合疫苗免疫技术,种鸡滑液囊支原体疫苗菌株定植率能够长期维持95%以上,有效解决病原垂传问题。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管理持续精进
技术和人才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护城河」。报告期内,我们通过完善员工晋升通道、奖惩机制、师徒帮扶,践行「共情、共识、共行」管理之道,显著提升了员工忠诚度与获得感,更将人才培养延伸至合作农场主。我们为农场主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强大的支持系统。具体而言,我们提供涵盖整个生产流程的全面培训,并要求农场主参加为期数月的养殖技术和企业文化培训。我们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拜访农场主,以解决生产、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公司积极培育学习型文化,多次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和地方特色不断迭代,已支持员工约200人次到养殖先进国家(如荷兰)开展与业务相关的技术及经验交流,并邀请荷兰专家到德康家庭农场对农户进行实训,旨在组建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
3.着力发展「联农带农」业务模式,打造新的增长极
自2015年起,公司独创发展「新式家庭农场」模式,率先实现技术赋能农民养母猪。报告期内,公司新式农场户均代养费达0.8百万元,同比增长15.5%,PSY(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提升至27头,养殖效率行业领先。报告期内,我们在宜宾持续发展「百村百万」联农带农工程,构建「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农户参与、银行支持、保险保障」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投资50百万元建设生猪养殖技术实训中心,聘请北欧专家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提升养殖技能,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这一工程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同时,亦为公司打造新的增长极。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