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快奶业纾困持续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抓好奶业纾困,推动尽快走出困境,长短结合系统施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央广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奶业纾困方面,一些奶企希望在补贴力度、金融政策上有更多的支持;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方面,部分奶企已经在研发高消耗原奶产品,以及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政策支持助力奶业纾困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强调,要加力实施产业纾困政策,指导各地尽快落实补助奖励项目,持续给予信贷支持,加强奶牛养殖场户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新增产能,稳定生产主体信心和奶业发展根基。
辽宁省奶业协会会长徐环宇向央广财经介绍,国家多次出台文件对行业给予支持鼓励,比如给予金融支持、通过粮改饲补贴降低饲养成本、鼓励支持合作社奶农办加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学生奶推广等。以辽宁为例,粮改饲补贴范围已经从原部分试点区域,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企业全覆盖。辽宁农业农村厅也正在积极协调政府财政和相关金融部门实施开展青贮贷利率补贴。辽宁省学生奶推广企业已经在省内几个地市根据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增量,在合作社和奶农办加工方面,也有几个企业也在积极筹备中。
“品类与渠道多元化发展不足、需供均衡性矛盾凸显、产业链韧性空间较小,这是长期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问题。”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央广财经表示,目前,蒙牛集团将协同上游牧业从需求侧与供给侧推进“八大结构”升级,以打造韧性产业链。其中,需求侧依托蒙牛 “一体两翼”战略,由下游乳企通过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渠道结构的优化,实现让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的目标;供给侧则由上游牧业通过供方结构、牛群结构、饲喂结构、种业结构、资金结构的调整,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韧性牧场五大结构特征”。
朴诚乳业相关负责人向央广财经表示,目前针对富余的原奶,公司通过自行承担喷粉损失用于犊牛喂养等,达到对原奶的充分化利用。不过在推动产业纾困、助力奶业发展尽快迎来“拐点”方面,上述人士建议未来从以下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一方面,在冻精补贴、粮改饲、青贮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关补助奖励项目。第二是,在环保政策支持方面,对现有沼液排放、沼渣消化等给予相关帮扶,比如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帮助处理牛粪等。另外,在资金及土地支持方面,希望当地予以更大支持,便于建设新牛场将现有牛只满群后进行转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如:有机牧场)。
千方百计扩大奶业消费
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25年一季度,基于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同比变动分析,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和奶酪三大类目形势较为严峻,面临市场份额与销售额的双重萎缩。具体来看,上述三个类目的市场份额均呈现同比下跌,同时销售额也均呈现>13%的下滑态势。相比之下,受益于整个乳制品消费的升级与“新鲜健康”消费趋势,低温品类表现相对稳健,低温酸奶和低温纯牛奶不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销售额也保持正向增长。
奶业消费低迷,奶企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渠道布局上投入更多的心思。朴诚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积极创新开发多维度产品品类,如将高消耗原奶的产品和常规产品互补,尽可能多的消耗原奶。据了解,高消耗原奶产品,是指生产“消耗更多的原奶”的产品,比如奶酪、凝固型酸奶等等。
在蒙牛集团看来,提振奶业消费需要多措并举,比如,发放消费券、加大学生奶推广力度、开展特殊群体营养关爱行动、促进餐饮行业乳品使用、加强全民饮奶宣传等,全面拉动乳品消费。
同时,蒙牛集团提到,开拓海外市场是化解国内需供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奶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与东南亚等区域国家的洽谈协商,打通出口通路,促进国产乳品出海。
根据中国奶业贸易月报统计,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很小,主要产品为大包粉、婴幼儿配方粉和炼乳,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中国香港地区。2025年1-4月我国共计出口各类乳制品3.85万吨,同比增加89.9%,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
不过,已经有不少乳企在探索海外市场的路线。新乳业在今年6月份的投资者大会上将谋求出海发展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新希望乳业副总裁张帅提出,未来将依托新希望集团深厚的产业链体系和全球化发展经验,关注东南亚等机会市场,寻找差异化创新机会最大的品类,打造新的增长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南亚地区平均年龄27岁,人均液态奶消费量普遍都低于20公斤/年,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东南亚市场较为富庶,有大量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中国乳企的机会所在。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