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草食产业分析> 正文
2021年我国商品饲草生产形势分析与2022年趋势展望
发布时间:2022-04-14 15:38来源:《畜牧产业》


随着国家“粮改饲”与“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的实施,我国饲草产业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河南、山西、宁夏部分地区旱涝灾害,对商品饲草生产、流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全年商品饲草总产量保持稳定。

1、我国主要商品饲草生产情况

我国人工种植的饲草草种有 20 余种,但商品饲草市场主要集中在 6 个草种,即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燕麦、羊草、多花黑麦草和狼尾草,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部商品饲草生产的 91.8% 和 93.5%( 数据来源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草业统计 (2019)》)。在重要的 6 种商品草中,紫花苜蓿、青贮玉 米、 燕 麦 种 植 面 积 占 比 分 别 为 43.2%、20.2%、8.2%,产量分别占 6 种商品饲草生产的 42.5%、43.5% 和 8.2%。本文侧重对三大主要人工饲草 ( 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燕麦草 )2021 年生产形势和 2022 年展望进行总结与分析。

1.1、三大主要人工饲草生产基本特点

1.1.1 紫花苜蓿商品饲草生产情况 从201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在全国北方14个省市推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每年政策性支持苜蓿商品草种植面积为 50 万~ 100 万亩。根据全国畜牧总站《中国草业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紫花苜蓿商品草种植面积已达 658.8 万亩,商品草总产量 384.5 万 t,包括苜蓿干草捆、苜蓿青贮以及少量草颗粒和草粉等。其中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42.5%,生产全国 45.2% 的紫花苜蓿商品草 ;其次是内蒙古,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1.1%,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19.8% ;宁夏位列第三,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12.2%,生产全国10.2% 的紫花苜蓿商品草。

1649921647948370.png

紫花苜蓿主要在我国北方种植,并且已形成一批关键的商品草产业集群区 :甘肃领衔商品苜蓿草生产,内蒙古位列第二,宁夏、黑龙江、陕西、新疆、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河南和吉林等 10 余省区也有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商品苜蓿生产优势区域初具规模,且极具潜力,科尔沁沙地区、河西走廊、鄂尔多斯高原、银川平原、榆林沙地、天山南北麓等区域是我国苜蓿干草主要生产区 ;安徽蚌埠黄河古道区、黄河滩区、黄河三角洲区是我国主要苜蓿青贮商品区 ;甘肃定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高原塬梁区、宁夏六盘山区形成我国农牧交错区草畜一体化发展的典型产区。

1.1.2 青贮玉米商品饲草生产情况 农业农村部自 2015 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实施“粮改饲”试点,将我国部分玉米中低产区域的玉米籽粒生产转变为玉米全株青贮饲用生产,或转为其他优良牧草的种植生产,例如苜蓿、燕麦、甜高粱、黑麦草等,因地制宜推进饲草生产。青贮玉米商品饲草生产得以快速发展。不同于紫花苜蓿集中于我国北方几个省区种植生产,青贮玉米是南北方均能种植的饲草作物。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用于青贮玉米商品草生产面积已达 308.6 万亩,商品草总产量 393.4 万 t。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4.5%,生产全国 22.9% 的青贮玉米商品草 ;其次是甘肃,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4.0%,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25.0% ;河北位列第三,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7.6%,生产全国 6.0% 的青贮玉米商品草。

1649921735264195.png

1.1.3 燕麦商品饲草生产情况 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燕麦商品草生产面积已达 106.6 万亩,商品草总产量 74.4 万 t。其中青海省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49.6%,生产全国 51.0% 的燕麦商品草 ;其次是内蒙古,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5.3%,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9.6% ;甘肃省位列第三,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1.9%,生产全国 17.6% 的燕麦商品草 ;另外,山西、四川、西藏、新疆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1649921776817509.png

1.2、2021 商品饲草生产情况小结

1.2.1 饲草面积基本稳定,饲草产量稳步增加总体来看,我国三大主要饲草——苜蓿、燕麦和玉米青贮呈现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增高的趋势。分地区看,甘肃省商品草面积 408.4 万亩,年产商品草 531.87 万 t,基本形成了以永昌片区为主的优质苜蓿、以定西片区为主的裹包青贮和以山丹片区为主的高端燕麦草三大商品草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优质商品草储备供应集散中心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春季气候异常,返青较晚,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较 2020 年度有所减少,但燕麦、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商品草产 量 273.23 万 t, 较 2020 年 增 加 61.8 万 t,已构建起以青干草、青贮、草粉、草颗粒 ( 块 )、鲜草和种子六大类草产品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1.2.2 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 河南、河北等地区因涝灾造成一定面积的苜蓿死亡,青贮玉米也受到降雨及锈病的影响,虽然总面积较2020 年有所提升,但是单产和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另外,受干旱因素影响,宁夏人工种草面积比 2020 年减少 31.8%,主要是一年生禾草面积减少的影响。2021 年 6—9 月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持续高温干旱,无有效降雨,导致一年生禾草无法种植,同时也影响了该区域青贮玉米、苜蓿的产量与品质。

1.2.3 苜蓿青贮加工比例进一步提高 从产品类型看,2021 年苜蓿青贮和加工数量进一步增加,以河北地区为例,苜蓿青贮的总产量占 比 由 2020 年 的 34.80% 上 升 到 2021 年 的39.91%。与干草加工相比,青贮加工可以更多地保存苜蓿的营养物质,青贮加工比例的不断提高,也为提高苜蓿产品质量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2、我国主要商品饲草贸易情况

我国主要商品饲草,尤其是优质苜蓿、燕麦干草受进口贸易影响较大,当前苜蓿和燕麦草的定价体系仍然以进口草为准。

2.1、主要草产品进口贸易情况

2.1.1 苜蓿干草 截至 2021 年 11 月末,我国苜 蓿 干 草 进 口 159.61 万 t, 平 均 到 岸 价 格377 美元 /t,折合人民币约 2 400 元 /t。主要来自美国、南非、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苏丹,其中从美国进口 130.58 万 t,占比82% ;从西班牙进口 19.81 万 t,占比 12% ;从加拿大进口 4.43 万 t,占比 3% ;从南非进口 2.87 万 t,占比 2% ;其余来自苏丹、意大利及阿根廷。

1649921815228965.png

2.1.2 燕麦 截至 2021 年 11 月末,燕麦草进口19.49 万 t,平均到岸价格 339 美元 /t,折合人民币约 2 200 元 /t。我国燕麦草全部来自澳大利亚,2021 年 2 月澳洲多家企业对华出口燕麦草的许可证到期后未得到续期,全年燕麦进口量断崖式下跌,至今仍未完全恢复。

1649921880368870.png

2.2、2021商品饲草国内贸易情况小结

2.2.1 苜蓿商品草 不同企业生产的苜蓿干草品质差异较大,由此导致价格差距也较大。从全国范围看,苜蓿干草价格为1 1 0 0 ~ 3 2 0 0 元 / t ,基本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原则,其中国产一级 2 500 ~ 2 600 元 /t、国 产优级 2 800 ~ 3 200 元 /t,同比上涨幅度均达到 13% ~ 15%,高于进口苜蓿价格。青贮价格 600 ~ 1 200 元 /t,同比上涨 20% 左右。

2.2.2 燕麦商品草 燕麦商品干草价格2 300 ~ 2 600 元 /t,同比最高涨幅 50%,与进口价格基本持平 ;河北坝上等地区主产的 A 型燕麦产品干草价格 1 300 ~ 2 200 元 /t,青贮价格 800 ~ 1 100 元 /t。与进口燕麦相比,价格优势明显,但国产燕麦高钾问题影响围产期奶牛的健康,未来除需要解决总量需求外,国产燕麦还需在品质方面加以改善。

2.2.3 青贮玉米 玉米青贮价格400 ~ 850 元 /t,各省地头收购价格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因旱涝灾害、锈病等导致的减产引发价格波动,普遍价格较同期涨幅达 20% 以上。

2.2.4 导致商品草价格上涨因素 一是生产成本上涨,主要是土地租赁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涨;二是2021年气候相较2020年较为极端,对饲草长势和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受极端天气及疫情常态化的影响,运输成本进一步提高;三是牛羊养殖数量增加,市场需求增长,饲草供不应求。

3、饲草需求分析

我国商品饲草主要用于供应国内规模养殖场的饲喂需求,包括规模奶牛场、肉牛场和肉羊场。

3.1、奶牛场的需求

按照行业统计,我国奶牛存栏约600万头,按每头奶牛每日需要青贮玉米 30 kg、苜蓿2kg、燕麦2kg计算,需要商品青贮玉米6 570 万 t,商品苜蓿干草438万 t,商品燕麦干草438万 t。

3.2、肉牛场需求

按照行业统计,我国规模肉牛养殖场存栏量840万头左右,按每头牛每日饲喂12 kg 商品青贮玉米计算,需要商品青贮玉米3 679.2万 t。

3.3、肉羊场需求

按照行业统计,我国规模肉羊养殖存栏量7 500万只,按每只羊每日饲喂 2 kg青贮玉米计算,需要青贮玉米5 475万t。另外 , 种羊场每只羊每日饲喂 0.5kg苜蓿、0.75kg燕麦。

4、饲草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优化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重点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4 个千亿级产业”的目标,要求饲草总产值达到2 000亿元,并明确提出优质饲草自给率达到80% 以上,全株青贮玉米收储量 5 000万t以上 (折干草重),优质苜蓿产量500 万t以上。

4.1、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进一步扩大高产优质苜蓿种植示范,每年增加到100万亩,应集中政策资金、优质企业、科技力量,形成和壮大更多、更高新的产业集群区。

4.2、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每年落实“粮改饲”面积1 500万亩,补助收储优质饲草4 500万t,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料供给。总结推广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实验示范技术。

4.3、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4.4、“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大优质饲草品种选育推广,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草种保育扩繁推一体化进程,为优质饲草产业提供良好保障,发挥种子“芯片”的作用。

4.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

根据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合理布局,推动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生态效应和提升经济效应。

4.6、吉林“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

结合地方政策,比如吉林“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继续推广青贮、黄贮和微贮,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5、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5.1、发展瓶颈

5.1.1 良种生产匮乏,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草种子生产中缺乏具有特色、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的牧草品种,导致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目前我国适宜牧草种子生产的地区只有少数几个种子繁殖基地,技术水平落后,缺乏专业的种子生产者。国内大多数牧草种子公司实行单一买进和卖出的经营方式,缺乏集牧草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牧草种子龙头企业,也缺乏相应的行业协会等协调牧草种子产、供、销的组织机构。

5.1.2 生产数量不足,饲草质量不高 我国优质饲草尤其是商品优质饲草生产数量严重不足,缺口高达40% ~ 60%,而特优和优级苜蓿数量极其不足。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开始后,进口苜蓿的价格增加 500 ~ 600元/t,致使每头奶牛饲养成本增加了2 ~ 4元/d,而国内优质苜蓿在数量上难以在短时间内替补。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优质饲草 (尤其是商品优质饲草) 生产。

5.1.3 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 我国商品饲草生产资源效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尚具有较大进步空间。主要因为饲草生产在我国属于弱小产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比较贫瘠,种植环境和条件都弱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加之产业历史短、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和资本都比较欠缺。

5.2、对策建议

5.2.1 草业发展种业先行 深入实施现代饲草种业工程,加快优良饲草种子培育 ;构建以甘肃河西走廊为核心,辐射带动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的温带暖温带繁种核心区 ;构建以海南为核心,辐射带动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热带亚热带繁种区 ;加快饲草种子专收收获机械的研发与推广。

5.2.2 促进饲草商品产业集群区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承载力,推进草产品五大商品区域的形成,即优质苜蓿生产区、优质羊草生产区、优质燕麦生产区、优质杂交狼尾草生产区、优质黑麦草生产区,实现全国饲草生产合理、平衡、高效布局和区域生产。

5.2.3 促进养殖业向草业商品区调整转移 我国养殖业布局应扭转过往的“草跟牛走”为“牛跟草走”,即在优质苜蓿专业生产区形成产业的下端产业,形成苜蓿带和奶牛带的融合;在粮改饲与草牧业试点区逐步形成“饲用玉米—肉牛育肥带”和“饲用玉米—肉羊育肥带”;在草原区形成以放牧饲养为主要方式的“人工放牧草地—架子牛、架子羊”生产饲养区。

5.2.4 促进商品草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通过提升商品草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实现商品草产能提升,例如在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区,如能够实现山地草业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将发展到1 000万亩商品草的生产,旱作苜蓿商品草产能将达到300 万t,青贮饲料800万t,形成肉牛肉羊育肥基地和小规模奶牛饲养基地 ;电子商务技术日臻成熟,草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充分提升商家对商家、商家对个人、个人对厂家的服务效率;发展智能溯源系统,确保每一批草种、草产品都能通过追溯保证质量数量,保障客户利益。

(原文发表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刊《畜牧产业》杂志

作者:

高菲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副秘书长

王铁梅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副教授、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副秘书长

卢欣石 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