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原料玉米评论> 正文
临储拍卖开始 后期玉米市场的走势仍存变数
发布时间:2020-06-01 08:32来源:金投网


 2020年临储玉米拍卖在上周终于公布,每周投放400万吨,起拍价不变。从今天首拍的结果来看,市场接拍热情极高,溢价超出了市场大多数人的预期。从前两天的一次性储备成交来看,产区的接拍意愿明显高于销区,这也符合现货的情况。临储拍卖开始之后,有一些因素得到了确定,但是也有些因素仍不确定,后期玉米市场的走势仍存在变数。

  一、临储拍卖投放力度和价格:量大价低,维持高溢价有难度

  400万吨的投放量,相对于需求来说是比较高的数量了,在成交粮大量出库后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对此前传闻的200万吨限量供应,400万吨无疑压力要大的多。但投放数量上有两个疑问,一是临储库存余量仅5500万吨,能够维持14周的投放,如果成交率高,到8月底9月初就已经成交完毕了,而近几年的临储拍卖都要持续到10月。所以临储投放量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如果中途减量或者停拍,对市场又是新的利多刺激。二是在市场公认玉米存在产销差的情况下,国家是不是会把临储玉米全部投放?还是会保留一部分临储玉米以备后期不时之需?拍卖公告刚刚公布,就有行业大咖称临储只拍6周,之后转给中储粮轮换。是确有其事还是又一个不太有聊的故事,只能6周后判断了。

  价格上看,有了去年的经验,大家对接货成本的计算大同小异。以吉林为例,三等底价1650+等级差40+出库90+运费140=港口底价成本1920。在溢价50的情况下,就达到了1970,交割成本不会低于2000。所以我们看到盘面在拍卖公布前后一度下跌至2010位置就下不去了。这里仍有一个不确定,就是溢价50到底高还是低。相对去年来看,50溢价已经偏高。但相对现货来看,50的溢价又属于偏低水平——集港成本仍低于现货收购价近100元。我们认为,以目前现货价格的坚挺程度,前期溢价能够维持在50以上(今天的拍卖也得到了证实),但是拍卖中期能否持续维持高溢价还需要观察。不是不能维持,而是维持有难度:毕竟贸易商手中还有新粮需要消化,也都希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建立陈粮库存。

  最后再来简单分析一下拍卖的整体思路。此前市场传闻品质较差的玉米定向1000万吨给深加工,而本周标的中包含了2014年产的差粮,那么定向粮应该就没有了。我们认为可能还有过一个方案是定向粮1000万吨,适当降低价格给深加工;其他品质正常的玉米适当提价,每周200万吨供应市场。但从结果看,最终选择了统一底价大量投放,最终成交价交给市场通过溢价来调节。与去年强行提价200导致市场价格前高后低成交惨淡相比,今年的拍卖虽然姗姗来迟(可能因其他方面的考量而耽搁),对市场的冲击比去年要小很多。

  二、市场进入贸易商库存调节期,关注渠道库存变化

  在前两周的周报中,我们给出了对拍卖期价格像去年那样崩盘的可能性不大的判断,理由是如下几点:

  第一,由于18年拍卖成交过亿,导致18/19的期初库存非常高。到19年5月拍卖开始,18年产新粮还有大量没有被消耗,新粮压力叠加拍卖压力。而19年仅成交了2000来万吨,19/20没有大量的期初库存,新粮得到有效消耗。即使考虑到部分地区渠道库存水平高于去年,上下游整体库存水平应该是没有去年高的。后期的出货压力不会像去年那么集中;

  第二,去年贸易商在年前做的库存和年后3月前做的库存基本都没有赚钱,4月开始虽然价格上涨,但是走货量下降,库存粮没有来得及变现(或者说正是因为控制走货才出现价格上涨的)。随后拍卖开始后价格调头向下,导致贸易商亏损不断加大,资金压力增加。而今年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较大,贸易商整体盈利可观,资金压力显著小于去年;

  第三,今年拍卖开始晚于去年,拍卖粮的供应时间也要晚于去年。纵观近几年拍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库环节始终不是特别顺畅。临储余粮库点位置偏远,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势必会影响到物流的效率,因此今年拍卖粮的供应效率也要打折扣。而且今年播种延迟,新粮的上市时间也可能偏晚,消费期被拉长;

  第四,19年南方猪瘟在3-4月爆发,到5月,北港玉米发运量环比腰斩。今年虽然面临着大猪加速出栏,小麦上市可能产生替代等因素影响需求,但是在生猪存栏逐渐恢复的大背景下,2-3季度玉米需求环比仍是易增难降。并且深加工的库存偏空,拍卖开始后也会进行适当补库。

  虽然价格不会崩盘,但是目前贸易商手中的库存还是有出货需求,需要用相对低成本的拍卖粮置换高成本且获利的新粮。这一出一进会造成渠道库存水平的阶段性变化,也会对价格造成影响。在拍卖前期,库存偏低的深加工等企业会积极接拍,造成拍卖溢价高企,进而给现货价格提供支撑,这也是贸易商出货新粮的好时机。等拍卖进行几周后,下游企业库存得到补充,参拍的意愿降低,拍卖溢价就会有所回落。再加上拍卖粮出库后会挤占市场粮的需求,也会对现货价格形成压制。届时可能也是较好的远月买点。到8-9月,贸易商又会加大接拍力度为新季建立库存,价格可能再次翘尾。

  如果渠道没有积极消化新粮的动作而直接接拍新粮,那么价格就不会有显著的回落阶段。反之,如果新粮消化不畅或者新粮库存多于预期,则价格翘尾的难度更大。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到了一个走势易出现转折的阶段,需关注市场主体的操作。从临储拍卖和一次性拍卖的成交来看,产区的接货意愿还是要高于销区,东北的出货意愿要小于华北。

  三、长期因素:新季种植和进口政策

  虽然拍卖才刚刚开始,但是市场已经在讲更远的故事了:新季种植和进口,每个都是能够决定未来一年甚至今年的重要因素。种植方面,由于疫情影响,进行田野调研的机构不多,更多的只能道听途说。主流的看法是,玉米面积继续下降。由于今年播种期连续降雨,气温偏低,造成部分地区播种延迟约半个月,也有些地区因为播不上玉米而改种大豆。我们的看法倾向于,受其他品种(杂豆、花生等)种植收益更好的影响,大豆玉米整体种植面积难有增加。大豆玉米之间,我们认为在种植收益均较好的情况下,各地还是会以种植产量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为主,不会出现显著的结构调整。市场对吉林、辽宁的面积变化争议较小,主要分歧在黑龙江。有说法认为黑龙江西北部玉米面积大幅降低,对此我们并不是很认可。从价格上来看,黑龙江对吉林价差在2016年之后持续缩小,黑龙江再也不是价格洼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黑龙江玉米面积受退耕政策和国产大豆振兴计划的影响出现下降;二是黑龙江新建了过多的深加工,导致粮源供应趋紧;三是由于黑龙江在粮食物流的终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南粮北上的情况,企业为防止粮源外流提价收购。从绝对价格上看,目前黑龙江现货价格已经接近临储最后一年的价格水平。在这种价格下,我们认为玉米面积即使下降,幅度也不会很大。当然,在玉米产量增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20/21年度仍然存在产销差是可以确定的。

 

  进口的问题就更加复杂。虽然从国内供需和价格上看,有必要放开进口玉米。但实际上随着中美关系越发复杂,再加上我国粮食安全政策要求“谷物基本自给”,增加千万吨级别的玉米进口的难度较大。并且,如果以储备的方式进口,对市场的直接冲击也会有限。相比拍卖和新作生长情况,进口暂时还不是主要的交易因素。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