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草食资讯> 正文
国产苜蓿:政府会出台补贴政策,以调动种草者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19-10-30 09:11来源:乳业俱乐部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燕麦作为兴起的牧草,国家高度重视。

在规划引领方面,国家出台了十三五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国办奶业振兴意见要求,到2020年优质苜蓿自给率达到80%,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优势产区大规模种植苜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发展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在资金支持方面,从2012年起,我们将苜蓿发展作为推动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建设4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形成了260万吨优质苜蓿干草的年产能力。粮改饲项目也把苜蓿、燕麦作为补贴的品种。

可以说,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在行业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苜蓿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历史性转变,成绩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去年7月份,是这些年苜蓿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对美国进口苜蓿加征25%的关税,进口苜蓿逐步减少。水涨船高,推升国产苜蓿每吨上涨500元左右。国内苜蓿种植盈利增加,种植积极性较高,大家喜气洋洋。今年9月,又是一个关键节点,取消对美苜蓿加征关税,国产价格随着进口价格应声下落。大家感觉前景不太乐观,有点垂头丧气的感觉。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税恢复加征的情况下,国内苜蓿产业怎样发展,是大家需要探讨的话题,也是行业管理部门需要的答案。

国产苜蓿的定位

俗语说: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但为什么?我国北草南运、西草东运,甚至是不远万里从美国、西班牙等国运草回国。这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分析。

数量方面

首先,看我们的需求量。我们的用户奶牛养殖场需求是多少?国内提供商品奶的荷斯坦奶牛500多万头,产奶牛300万头,一头牛平均1吨多一点,年苜蓿需求量300—350万吨,价格合适就多饲喂一些,去年打贸易战、苜蓿价格太高了,就少喂一些,用国产替代进口,用青贮玉米替代苜蓿,奶产量影响也不大。

第二,看我们的总供应量。目前进口130万吨,国产供给是200多万吨,其中直接的商品草约130万吨,还有奶牛场青贮和自己种的干草,短距离成交的算上约100万吨。当然,由于缺乏国内权威的统计数据,这里的数据也请大家讨论校正,尽可能符合实际。

质量方面

必须要承认我国苜蓿品质与国外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主要短板在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产品批次间质量稳定性等方面。

苜蓿专家说,美国是从5000万吨里面,挑出400多万吨出口,不到10%,选择余地很大。我们生产的苜蓿,大多都是商品草,选择强度不够,好的好价钱,差的差价钱,都能卖出去,提高质量的动力不足。行业内数据,特优级的苜蓿仅有1万多吨,大多数是二级苜蓿,质量尚不能满足高产奶牛尤其是11、12吨奶牛的饲喂需求。

因此,今后国内苜蓿发展的方向是,在这300多万吨需求量的总盘子里面,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

一是要差异化竞争。大部分二级草、一部分一级草由国内提供,特优级和一部分的一级草由国外供应。

二是要在距离上竞争。沿海港口800公里以内的,国外草具有优势;800公里以外的,以国产草为主。

三是好地与差地竞争。好地种好草,好草产好奶,好草好效益。好地虽然地租高,但是产出也高,苜蓿的质量和数量才有保证。

四是青贮苜蓿与干草竞争。这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青贮苜蓿大部分替代苜蓿干草可以说是成功的,下一步要加大青贮苜蓿的推广面积,解决种植地块小、雨热同季干草收不了的问题。

国产苜蓿的产业化

苜蓿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产业化这个方向,今后我们需要像发展饲料工业一样发展饲草业,实现规模效益。

10年前,我国集中连片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很少,苜蓿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也不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巩固提升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传统苜蓿优势生产省区的同时,国家培育发展了安徽、云南等南方新兴产区,改写了过去淮河以南无法大面积种植商品苜蓿的历史。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内蒙阿鲁科尔沁旗、甘肃河西走廊、宁夏河套灌区等为代表的区域性苜蓿生产加工贸易中心,建设了一批上十万亩集中连片的苜蓿种植基地,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草业企业,初步摸索出了种植、加工、销售有效衔接的苜蓿产业化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产业化方向,苜蓿产业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苜蓿业龙头企业少而不强,带动能力不够。

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50多家,最大的企业产量仅20万吨。

我们要在种好草上下功夫。

完善种植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科学配备种植、收割、打捆等关键机械,探索精细化管理组织形式,推广适时收获、加工和储存等集成技术,特别是要减少叶片损失,防止低温冻害和雨季霉烂,确保苜蓿成品质量。

要在卖好草上下功夫。

与奶牛场通过订单生产、参股等形式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购销渠道。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制度,对苜蓿的粗蛋白、饲喂价值等指标进行重点检测,推动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体系,让好苜蓿有好价格。加强苜蓿草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生产和市场预警信息发布,推动草产品网上交易,科学引导经营主体合理安排生产。

国产苜蓿的扶持政策

我国优质苜蓿产不足需,光弥补进口的硬缺口就需要100多万吨。

去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进口苜蓿价涨量跌,奶牛饲用苜蓿供应趋紧,推升了奶牛养殖成本,对国产苜蓿增产稳供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给我们行业敲了一记警钟,我们必须保证有70%左右的自给率,手中有草,心里不慌。

在地租高、种植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苜蓿产业既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也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支持。

我们将继续加大补贴支持力度。

从2019年起,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将苜蓿基地建设面积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每年补贴资金从3亿元增加到6亿元,预计每年将新增60万吨以上的苜蓿产能。

继续优化补贴方式,给予地方更大的项目自主权,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都由地方决定,3000亩的补贴单元门槛取消了、7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补贴的年限也要缩短,更大程度调动各地发展苜蓿的积极性

发展苜蓿产业,国家有要求,行业有需求。希望来自行业的专家、生产商、供应商、牧场主朋友们加强沟通交流,助推苜蓿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竞争力。(作者: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邓兴照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0999137*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