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肉禽养殖技术> 正文
2018年肉禽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8 13:40来源: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


本文中涉及的缩写

IB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A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MDV:马立克病毒;ND:新城疫;IBD:传染性法氏囊;MS:滑液囊支原体;ILT:鸡传染性喉气管炎;REO:呼肠孤病毒;CV:圆环病毒;DH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RV:鸭呼肠孤病毒;GPV:鹅细小病毒


一、2018年肉禽送检情况分析

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2018年共接收菏泽、德州、临沂等30个地区的样品共728个批次,其中肉鸭送检样品605个批次,肉鸡送检样品123个批次。


送检数量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菏泽、德州、临沂、潍坊、青岛,各区域送检批次如图所示。

图1-18.jpg

图 各地区送检批次


二、2018年肉禽疾病监测大数据分析

2.1 2018年肉鸡病原检出率分析

    由2018年肉鸡病原检出率(图3)可以发现,肉鸡细菌性疾病主要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病毒性疾病中IBV、CAV和H9N2分列前3位。

图2-18.jpg

图3 2018年肉鸡病原阳性率

从各病原1-4季度检出情况看(图4),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细菌性疾病第2季度检出最多,以IBV和H9N2为代表的呼吸道疾病第1季度检出最多,这也与临床现象一致。

图3-18.jpg

图4 2018年肉鸡主要病原1-4季度检出情况

2.2 2018年肉鸭病原检出率分析

由2018年肉鸭病原检出率(图5)发现,肉鸭主要以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和霉菌感染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肉鸭霉菌感染现象普遍,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养殖过程密切关注。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以DHV-Ⅲ感染为主,同时从肉鸭脾脏坏死病例中分离到了DRV。

图4-18.jpg

图5 2018年肉鸭病原阳性率

从肉鸭各病原1-4季度检出情况看(图6),霉菌检出量除去第2季度稍低之外,其余3个季度均较高,值得关注。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中,DRV和DHV-Ⅲ是两大主要疾病,而DHV-Ⅲ第4季度检出量急剧升高,提示该病在2019年有爆发风险。


三、2018年肉禽疾病主要流行特点

3.1 肉鸡呼吸道疾病总体较为平稳

  结合临床发病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分析,2018年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总体平稳,未出现大面积爆发的疫情。在送检的有呼吸道症状的肉鸡病例中,H9N2和IBV各有6次阳性,说明H9N2和IBV依然是造成肉鸡呼吸道疾病主要病原。

通过对2017-2018年实验室分离到的16株H9N2的HA进行基因分析发现,16株病毒间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3.6%-100.0%,与经典Y280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3%-90.5%,与山东省近两年流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6.5%。将16 个分离株的HA基因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6株病毒均属于4.2.5亚分支,表明该分支毒株仍是山东省H9N2亚型AIV主要流行株。


分析2016年-2018年实验室分离IBV发现,分离毒株均为QX型。所以在选择疫苗时,应注意选择含有合适血清型毒株的疫苗。

3.2 肉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值得关注

2018年,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共检出CAV 3个批次,MDV 2个批次。CAV和MDV均为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感染该病后除了能直接造成损失,还能够造成鸡群免疫抑制,损害免疫器官发育,降低鸡群免疫力,从而使鸡群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细菌病,用药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出现后,不仅降低生产性能,还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肉鸡感染CAV后,除了养殖过程表现为典型的贫血症状外,还会造成屠宰后肉制品苍白,降低产品品质。


3.3 商品肉鸡首次发生ILT疫情

以前,ILTV感染发病多见于成年鸡,商品肉鸡少见发病报道。但是,自2018年第2季度实验室首次从山西地区临床发病的商品肉鸡群检测到ILTV,全年在疑似发病鸡群共检出4次ILTV阳性(图3-4)。发病鸡群均来源于山西地区,该病多发于30日龄左右的鸡群,发病快,死亡急,死亡率可达30%以上。由于本病现有的疫苗毒力均较强,该疫苗在商品肉鸡应用具有较大散毒风险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疫苗副作用,所以对于商品肉鸡养殖场,接种疫苗应保持谨慎态度,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控制本病的首要措施。

3.4 肉鸭的细菌混合感染普遍,霉菌感染严重

由图5可以看出,2018年肉鸭疾病检出率排名前3位的均为细菌和真菌性疾病,分别为大肠杆菌、霉菌和葡萄球菌,说明细菌和霉菌的混合感染是困扰肉鸭养殖的最大问题。现在肉鸭养殖中,细菌混合感染现象严重,由于细菌耐药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下降,造成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肉鸭养殖过程中第2个突出的问题是霉菌感染,家禽感染霉菌后不仅能直接引起霉菌性肺炎,造成家禽死亡,而且会损伤家禽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增加家禽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所以霉菌以及霉菌毒素的普遍存在可能也是肉鸭养殖行业近年疾病多发的隐形原因之一。

3.5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逐渐加重,细小病毒感染时有发生

DHV和GPV造成的鸭短喙长舌病现阶段主要依靠高免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市场抗体质量残次不齐和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现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临床中多次注射高免抗体依然无法控制疾病的情况屡见不鲜。分析2018年鸭病毒性肝炎检测数据发现,2018年主要以DHV-Ⅲ型为主,占DHV总检出率的93%(图6),说明现阶段肉鸭群中主要流行DHV-Ⅲ,提示我们使用抗体时要密切关注抗体质量,选择同时含有Ⅰ和Ⅲ型DHV的合格抗体。2018年,动保中心共检出11个批次GPV,疫情总体平稳,说明现在GPV的高免抗体对本病的控制效果良好。但是临床依然存在免疫失败的现象,影响生产成绩。同时,根据我们从冷藏车间得到的信息显示,个别鸭群感染GPV后,养殖过程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不影响最终的生产成绩,但是会造成屠宰过程残次品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售价。所以临床中应关注鸭群后期感染GPV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3.6 肉鸭脾脏坏死综合征成为困扰肉鸭养殖的重要疫病

肉鸭脾脏坏死综合征于2006年首先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樱桃谷鸭和北京鸭发生,主要以脾脏和肝脏出血、坏死为特征,随后多个专家经过对其病原学的研究,确定为DRV感染。该病临床多发于7-10日龄的雏鸭,主要表现瘫痪、拉稀等症状。该病单纯感染死亡率不高,但是如果混合细菌感染会增加其死亡率。感染耐过的鸭表现生长发育受阻(图9)和免疫抑制,增加后期饲养难度,影响养殖成绩。通过分析某地区同期出栏的110万羽肉鸭发病情况发现,该病在该地区发病率为20%左右,与正常鸭群相比,发病鸭群的成活率低5%,料肉比高0.6,单只平均体重低0.1kg。分析2018年1-6月份发生脾脏坏死病例的检测情况发现,DRV和霉菌的检出率位于前两位。动保中心通过动物回归实验确定,单纯的DRV感染就可以造成雏鸭严重的脾脏坏死现象,确定了该病的病原。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应选择合格的鸭苗,做好育雏工作,防止雏鸭受到冷应激。该病无有效治疗措施,一旦发病,及时淘汰患病肉鸭,大群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如黄芪多糖),并投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死淘。


4、2018年肉鸭抗菌药物有效率分析

2018年,动保中心对山东11个肉鸭养殖公司,覆盖的养殖区域进行了抗菌药物有效率普查,本次普查共分离大肠杆菌767株,沙门氏菌295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常用抗菌药物的有效率,以指导临床更合理用药。


由图10发现,对于现阶段临床使用量较大的3种药物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有效率较低,均低于20%。调查发现,有效率较高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时环丙沙星和头孢类药物有效率也较高,养殖现场可以择机合理使用。

结合肉鸭临床分离细菌药物有效率统计,为了保证临床中抗生素合理使用,保证食品安全,动保中心建议:1、育雏开口药选择林可-大观霉素或者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2、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庆大霉素、安普霉素进行针对性治疗;3、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有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4、硫酸粘菌素和新霉素依然可以推荐用于肠道疾病治疗。


四、小结

  通过对2018年肉禽疾病流行的分析,我们认为2019年肉禽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肉鸡,呼吸道疾病仍是最大的威胁,2019年应重点关注流感的感染,做好相关的免疫工作。另外,需密切关注ILT的流行,防止该病由山西传播到山东等养殖密集区域。

2、对于肉鸭,随着耐药菌株的越来越多,细菌性疾病或将成为肉鸭因病或继发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进入第4季度,随着气温的降低DHV的检出量急剧升高,提示我们2019年警惕DHV出现大规模爆发的风险。

如转载文章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0999137。

0
广告
广告
广告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